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视察
“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汇编
发布时间:2023-03-09 信息来源:枞阳县政协 浏览次数:

 

送阅材料 第

(总第133期)

枞阳县政协办公室编印                  2023113




 

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省市县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根据省市政协部署要求,县政协聚焦民生热点问题,围绕就业促进、老有所学、文明菜市、放心家政、健康口腔、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新徽菜名徽厨”、安心托幼、老年助餐服务等10项内容,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各室委参加,成立10个专题监督调研组,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摸清基础情况,分析问题根源,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助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现将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归纳整理,分送县领导及相关部门参阅。

 

 

就业促进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办公室、调研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优势和作用,政协于2022年9月份开始,对全县“就业促进行动”推进情况开展了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项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监督组织强化工作领导。为强化工作领导,县政协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席何正清为组长,县政协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严立新为副组长,办公室、调研室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就业促进行动”民主监督工作小组,并明确了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方案,保障了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明确监督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县政协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重点围绕推动“家门口”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深化多元服务机制等工作落实情况了解掌握“三公里”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内就业、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多元服务主体作用发挥等情况及相关奖补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

三是丰富监督方式注重工作实效。为充分了解“就业促进行动”整体推进情况,县政协采取听取相关职能单位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召开用工企业和村居负责人座谈会、深入村居及企业调研走访、与乡镇(经开区)政协工作召集人工作室委员工作室联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动协商式监督,融监督于协商之中,保证既能了解工作推进进度,又能发现工作中的短板、找到改进的办法。

二、“就业促进行动”工作取得的成效

截止到11月底,全县“就业促进行动”整体推进顺利,成效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0%,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困难人员再就业1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完成了就业创业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就业促进行动成效显著。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超时序完成全年招聘活动目标任务提高技能人才供给,新增技能人才180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5人。拓岗目标全面完成。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72个,短期见习岗位407个,临时性专项岗位223个,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108%110%131%,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等均超时序完成全年开发岗位目标任务。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实现全覆盖。实现24个社区“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全覆盖,服务平台已累计访问78万人次,居民登记数41864人,注册企业数861家,在招岗位数2820个,岗位投递6094份,居民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徽菜名徽厨”初显品牌效应。开设4期109人培训班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23%。新增五一村、晓春村、增丰村三个县级特色美食村,项金村市级特色美食村,新增徽菜连锁店2家,举办第三届荷花文化旅游节活动,开展了荷花美食节、荷花摄影竞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枞阳乡村美食品牌。政策落实效果明显。采用“免报直发”模式为52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资金238.39万元,为13家大型企业发放稳岗资金133.84万元,惠及职工9434人,为6家用人单位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4000元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220单、4498万元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7家,吸纳就业1059人,帮扶2470名贫困人口实现兜底就业,发放补贴资金1300万元;转产安置602名退捕渔民,发放退捕渔民就业补贴35万元,转产就业率动态实现100%;完善了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工作中还存在的短板

体上看,我县就业促进行动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全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但受制于产业基础仍然薄弱、资金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筹集渠道有待拓宽。在推进就业促进行动中,无论是临时性专项岗位、短期就业见习岗位,还是公益性岗位、青年见习岗位,都需要县级财政大量的资金投入。受县级财政压力较大的影响,目前虽然为因疫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退捕渔民等就业群体开发了就业岗位,但由于资金不足,目前上岗率还较低。

二是岗位开发潜力有待提升。目前,我县的市场主体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镇村(居)实在是“无岗可拓”,岗位开发难度较高,空间不大。

三是“三公里”就业圈作用发挥有待加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居民登记就业人数较少、企业岗位开发数量较少、质量岗位较少“三少”情况,部分企业和居民对“三公里”就业圈等政策理解不全面,参与积极性不高,“三公里”就业圈的促就业和稳就业功能发挥不强。

四、推进“就业促进行动”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要强化政策宣传力度。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学习,要熟知中央及省市县出台的惠企稳岗政策,当好政策宣传员、研究员、指导员,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帮助求职者了解政策,发挥惠企稳岗政策最大效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要学习先进县区工作经验,比学赶超,完善目标任务考核管理,对乡镇和村居工作开展情况和完成进度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指导其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改进作风提高质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真心真情服务企业,要站在企业角度换位思考,多倾听企业家心声,主动作为、主动服务,及时兑现各类奖补政策,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相关部门要多从自身查找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存在的不足,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职工人文关怀,以作风大转变促进营商就业环境大提升。

 

老有所学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按照县委、县政府“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和县政协“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任务分工,县政协提案委在吴正芳副主席的领导下,围绕“老有所学”民生实事,组织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根据“老有所学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实施方案要求,从9月下旬开始,组织县教体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分赴县老年大学、官埠桥镇浮山镇、相关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以听取汇报、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台账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及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相关部门、乡镇及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对我县老年大学、乡镇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学校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要求县教体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落实,助力高质量完成《老有所学行动方案》目标任务。

一、基本情况

省市老有所学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了《枞阳县老有所学行动方案。我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12.13万人老有所学行动方案”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1万人左右(其中线下学习2.1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由2021年0.5万人达到3.6万人左右(其中线下3万人左右),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12万)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

2022年目标为,全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0.9万人左右(其中线下0.6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1.4万人左右(其中线下1万人左右)根据8月份市级会议要求,我县2022年全县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目标任务数调整为1.75万人左右】。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制定老有所学工作方案。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铜陵市老有所学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县级方案。

二是扎实推进镇、村两级老年学校挂牌。按照“改建一批、扩容一批、新设一批、网办一批”基本思路,整合现有办公用房、文化馆(站)、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资源提升办学能力。8月底,全县16个乡镇、县经开区,214个行政村(居委会)均成立了老年学校并挂牌,加上县老年大学,全县共有各类老年学校232所。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参与学习规模。通过创新宣传形式,采取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群众对“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通过走社区、进村落,投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彩页和给老年朋友的告知书,借助网站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持续宣传开展“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老年人广泛参与老年教育,努力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全232所三级老年学校利用农闲、节假日、庆典活动等开展集中、分散教学活动。截至11月20日,全县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2.2万人,超2022年目标任务25个百分点。

四是做大做强老年远程教育。发挥老年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优势,开通“枞阳县老年远程教育网”,借助“学习强国”“铜陵先锋”等优质平台网络资源,激活老年党员群体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目前已注册市县两级远程教育网学员7050人。

五是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各方面资源,吸引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022年8月底前共聘任10名老年学校教师充实县、乡老年学校教师队伍,同时初步建立拥有36人的老年学校教师库,进一步提升我县老年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促进老有所学与其他行动一体化推进。积极整合教育、体育、文化资源,将老年科学健身与老有所学进一步融合,提倡“广场变学堂”,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兼职老年学校教师,教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和美观大方的舞蹈,让老年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8月17日至19日,2022年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进基层,在我县培训了8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兼职老年学校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老年健身活动中的骨干作用。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社区,发挥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作用,推动“餐桌变课桌”试点建设一批老年学校(教学点),让老年人在茶余饭后学习一些有益的养生知识、实用的生活技巧,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县老年大学主阵地作用。县老年大学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老有所学”教学体系,多管齐下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国庆期间组织开展“银龄颂党恩 喜庆二十大”系列活动,通过朗诵、声乐、器乐、瑜伽、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费缺口较大。根据省市工作方案,“老有所学”工作由当地财政预算专项费用,分为学校改造建设补助费用和学员拨付生均经费。一次性改造建设补助费用标准为县、乡、村不少于20万、10万、3万元,生均经费为200元/人.年。不考虑建设补助费用,今年市民生办下达我县老有所学专项费用280万元,而目前我县仅拨付12万元,缺口较大。

二是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允许职工(含退休)在符合有关规定、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职人员兼职不得获取报酬,影响了部分兼职教师任教积极性,不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三是学校运行质量不高。由于认识偏差、经费缺口、师资不足、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县老年学校运行质量不高。部分镇、村老年学校主要存在需求不旺、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台账单薄、网上学员偏少等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枞阳县老有所学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县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1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由2021年0.5万人达到3.6万人左右,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12万)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县、乡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老年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老年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宣传终身教育思想,牢固树立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向老人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搭建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认真贯彻《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及“暖民心行动方案”,健全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确保党的老年教育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搭建老年教育宣传平台,展示老年教育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围。持续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老年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让老年人普遍认识到老年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是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是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老年人参与村(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和热情。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加快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投入机制。严格执行经费监管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文明菜市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按照县政协“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任务分工,县政协文明菜市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在吴正芳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围绕文明菜市行动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助推我县菜市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

一、菜市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枞办发〔2022〕11号),我县列入2022-2023年度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计划的菜市场22个,其中城区菜市场7个,分别为:凤凰山农贸市场、狮峰山农贸市场、和煦农贸市场、港城广场一楼菜市场、汇金广场农贸市场、王家亭菜市场、蒲洲农贸大市场;乡镇菜市场15个,分别为:山镇区农贸市场、破罡农贸市场、白荡农贸市场、汤沟镇农贸市场、汤沟双溪农贸市场、横埠农贸大市场、钱铺镇菜市场、白湖综合农贸大市场、金社杨市农贸市场、钱桥菜市场、麒麟大市场、义津菜市场、会宫农贸市场、官桥农贸市场、雨坛菜市场。按照省、市文明菜市行动部署安排,2022年度我县需完成改造提升6个,分别为:山镇区农贸市场、金社杨市农贸市场、钱桥菜市场、麒麟大市场、义津菜市场、雨坛菜市场。截止目前,纳入2022年度文明菜市行动考核的6家菜市已基本完成硬件改造整治,基本达到清洁卫生、管理有序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整改提升有差距一是硬件设施不完善。部分菜市活禽区未设置隔离区域进行物理隔离。二是秩序管理不规范。划行归市推行不力,肉类未全部归市,存在售卖区与挂牌区不吻合情况;市场内存在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现象,未设立自产自销区;菜市外立面和内墙存在破损现象;未划定停车区域,市场内车辆随意摆放。三是卫生保洁不及时。水产区未充分发挥作用,经营区外仍有污水;卫生清理不及时,下水道污水管网作用发挥未到位,不能做到及时冲洗,有异味。

宣传氛围不够浓部分菜市未悬挂横幅,海报未张贴在醒目位置,对文明菜市暖民心工程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对我县暖民心行动知晓率、满意率不高。

常态化管理需加强一是属地政府重视不够。特别是管理经费安排不足,管理人员少,更多的是身兼数职,往往就是把菜市场管理当做是附带,平时任由市场承包人或业主单位自行管理,存在“一包了之”现象。二是承包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经营者往往以经营亏损为由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导致市场内日常管理失序,垃圾清理不及时等。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监管合力不够。层市场监管所和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平时没有安排人员参与菜市场日常监督管理,没有形成当地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齐抓共管的文明菜市长效管理机制。

三、下步工作建议

切实加强整改提升工作。各菜市责任主体进一步按照《安徽省文明菜市工作指引》要求,认真逐项排查梳理,确保查出的问题逐一保质保量的完成整改工作。

着力健全常态化机制。一要加强属地政府重视程度。乡镇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动组织安排基层市场监管所和城管执法中队,加大对菜市的内部、外部以及经营行为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增加管理资金投入,同时对产权外包的菜市不能一包了之,要督促经营者主体做好菜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要落实承包经营者主体责任。市场主体对市场管理要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安徽省文明菜市行动工作指引》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完善通风排水通气清污等硬件设施,规范停车管理,推行划行规市,及时做好垃圾处理、清洗消杀等日常保洁工作。三要努力形成监管合力。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合力。市场监管部门要压实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打击违法行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县管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周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县商务部门要牵头做好综合协调和政策支持工作。

多方争取加大资金投入。乡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保障菜市日常管理、建设等正常管理支出。积极引导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市场改造升级。县商务部门用足用好农贸市场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借鉴优秀案例,加快改造进度。县商务部门组织主体单位前往其他地借鉴菜市改造的优秀经验,同时结合商户、群众、市场开办者的意见,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做好菜市改造提升。已完成整治提升的菜市要查漏补缺,剩余菜市加快整治提升进度,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宣传、整治、改造三管齐下,能快则快。

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媒介作用,广泛宣传文明菜市行动的要求和意义,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度和满意度。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鲜活做法,突出重点,注重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加以宣传推广,不断扩大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使暖民心行动宣传生动活泼、贴近群众、深入人心,更好地推动我县文明菜市行动高质量实施。

 

 

 

 

 

 

 

 

 

 

“放心家政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我委根据《县政协开展“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方案》的要求,制定《开展“放心家政”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在刘明副主席的带领下,我们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我县“放心家政行动”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农业界别委员,家政服务企业,培训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专项民主监督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放心家政行动”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家政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提供职业保姆、育婴早教、钟点服务,幼教保育高级管家、清洁清洗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据统计,全县已注册登记的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市场主体18家,大多为个体户,以中介式经营方式为主,本地从业人员100余人,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二)目标任务

我县2022年放心家政目标任务为,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00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500人,提档升级现有家政服务企业,新增1家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三)完成情况

12月底,县商务局会同县人社、工会、联、财政局等单位共完成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073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508人,成功推枞阳县宏阳家政服务有限企业由中介制升级成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放心家政行动”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我县家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家政服务业起点较晚,基础薄弱,大多为个体户经营,企业经营模式以中介制形式为主,员工流动性较大,来源渠道单一管理散,品牌较薄弱,规章制度待健全,不利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

(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收入增长,我县家政服务尤其是老年陪护、月嫂等供不应求,家政市场急需一批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但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只会日常基础性家务,缺乏专业知识,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家政市场需求。

三、点建议

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我们对“放心家政行动”提供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动态跟踪培训人员业状况,适时开展回炉培训和技能再提升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人社、商务部门及协会组织的技能竞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典型,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进一步推动扩容提质积极搭建平台,围绕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落实行业标准体系,推行“一人一码”等目标,引导家政服务业朝着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本土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我县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明白纸、宣传手册、展板展示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广,提升放心家政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充分将民生工程政策和实施成效宣传好、展示好认真落实好家政服务各项奖励政策,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落实家政从政人员体检要求,家政企业在社区、乡镇开设服务网点,享受居民用电价格,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等,不断扩大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认可度,更好地推动我县家政服务等暖民心行动质量实施。

由于放心家政行动将持续到2025年,我将跟踪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与政府牵头部门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定期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听取群众反应,每年安排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推动我县放心家政行动行稳致远,取得实效

 

 

 

 

 

 

 

“健康口腔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教科卫体委

 

为提升我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根据县委县政府暖民心行动方案和县政协专项民主监督方案要求,2022年9月以来,在刘明副主席的领导下,县政协教科文体委积极开展“健康口腔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目标任务

2022年底前,已设口腔科的二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牙椅数较上一年增加5%,县医院增加2张、县中医院增加1张。100%的二级综合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6-9岁人群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窝沟封闭完好率达到85%。纳入集采的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下降30%以上。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牙病预防体系建设。一是县卫健委接受省、市口腔卫生中心和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在县医院、县中医院两个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成立口腔卫生中心。成立县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构建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牙病防治体系。二是全县6所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了口腔科,2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8个,在原有已经设置口腔科乡镇卫生院基础上,增加白柳镇卫生院增加口腔科设置,已达到8所,占比72.73%。口腔科床位数和牙椅数分别达到11张和75张。三是全县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口腔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57人、34人。

(二)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一是加强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制定口腔健康手册,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组织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幼儿园和小学每年享受免费口腔健康检查2次;中学每年享受免费口腔健康检查1次。截止目前全县所有幼儿园和小学均开展了免费口腔健康检查1次,中学免费口腔健康检查1次。二是推广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县卫生健康委会同县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枞阳县健康口腔行动宣传教育方案》,开展全县学校健康口腔行动,实施秋季学期涂氟、窝沟封闭二个健康口腔干预项目,口腔健康知识讲座。9月8日,到钱桥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开展口腔卫生健康宣传,讲座和示教3场、发放宣传折页200份,受宣传教育师生50人。三是加强口腔健康教育。9月份,在莲花湖公园西门广场举办暖民生工程-健康口腔行动宣传,宣传展板4块,接受宣教群众200人、发放3种宣传折页各500共1500份;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选配了226名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员,全县每个行政村、居委会至少1人。对全县乡镇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员进行了师资培训。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爱牙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养成按时刷牙、定期洗牙等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举办健康口腔宣传活动共214场,发放宣传册6420份;利用微信公众号“健康枞阳”开设“暖民心行动·健康口腔”专题专栏,发布5篇相关科普,在枞阳在线网站发布1篇报道。

(三)优化群众就医流程。制定和优化群众就医流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要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实施“无假日”门诊,全方位为患者口腔诊疗提供便利,开展6-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3-6岁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等公益活动。县卫健委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目前全县已完成3-6岁儿童涂氟1689人(年度任务1410人、占比119.79%)、完成6-9岁儿童窝沟封闭1321人(年度任务1305人、占比101.23%)。                       

(四)扩大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和加强口腔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是会同县人社局、县委编办计划安排2023年定向免费培养6名口腔类别医学生。二是县医院、县中医院各遴选1人报名参加9、10月份的省口腔培训,县医院参加口腔内科、县中医院参加口腔种植。9月底安排5所中心卫生院5名医师参加市级口腔科医师培训。三是全县7家医疗机构参加口腔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开展6项口腔适宜技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健康口腔暖民心行动测算资金为92.51万元,目前资金尚未到位,影响专项行动工作开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因人员编制受限、待遇低等多方面因素,人才引进招聘难,流失现象严重。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口腔医师62名,难以满足人们口腔健康的服务需求,省要求2023年1.6名/万人口,短期内难以达到。

(三)群众口腔保健意识不强。当前大多数群众对保持腔健康的重要性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方式维护口腔健康。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要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县财政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要求,尽快纳入县财政预算安排,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编制《口腔健康宣传手册》、在县主流媒体主办讲座、进校园和进社区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口腔宣传等,增加群众知晓率,树立人人自觉参与健康口腔行动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口腔专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口腔专业人员纳入2023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

四是强化考核调度主管部门要成立健康口腔行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康口腔专项行动工作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将各乡镇进行打分,并上报县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指导全县认真组织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对进展滞后或工作不力的,将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查整改。

 

 

 

快乐健身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据省、市政协统一部署,县政协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专题民主监督。2022年10月份,在县政协副主席吴立友带领下,县政协经济委、县教体局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参加,开展快乐健身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23年,全县完成51个居住小区、114个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65个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

2025年,全县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0公里,已建成体育中心健身步道1公里,三角公园健身步道3公里,羹脍赛路健身步道双向7.2公里还需建设旗山公园健身步道11公里,莲花湖公园健身步道3公里,官埠桥镇官山村健身步道6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我县全面完成26个居住小区和51个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配建工作,完成2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完成健身培训1万人次,组织3万人次参与健身活动及赛事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 健身设施情况。完成了住宅小区健身设施新建、维修、改造26(个),占年度任务的100%;完成了行政村健身设施新建、维修、改造51处(个),占年度任务的100%。

2. 健身步道情况。完成健身步道2公里建设任务,占年度任务的100%。其中:建成体育中心健身步道0.7公里、莲花湖健身步道0.86公里、月牙湖公园健身步道0.44公里。

3. 健身培训情况。积极组织动员各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方面力量,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在青少年、中老年人群中,大力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普及和推广,广泛开展健身培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截止2022年10月底,全县先后开展了篮球、乒乓球、健身舞等10余个项目推广和培训,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次,占年度培训任务数的100%。

4. 赛事活动情况。组织近150人参加铜陵市四球联赛,广泛开展2022年枞阳县中小学生三级联赛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四个项目的赛事,开展了枞阳县第十一届“泰业杯”乒乓球比赛,开展了枞阳县8月8日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举办了枞阳县首届社区运动会“四球一舞”赛事,举办了枞阳县第二届“农发杯”职工篮球联赛活动,举办了2022年枞阳县国民体质达标赛等一系列赛事,参与各项赛事群众达3.66万人次,完成率为122%。

5. 舆论宣传情况。开展快乐健身行动宣传,形成了氛围,共发放宣传画1000余份快乐健身知识调查问卷1500余份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发表宣传报道20余篇,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快乐健身行动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重视程度不够。少数乡镇村引导群众参与健身的主动性不强,落实健身设施配建不及时,场地选择不精准,导致器材设施闲置,利用率不高,服务管理不规范。

(二)健身场地供给不足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为老百姓投资建设了一批健身设施,但总体仍然短缺,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旧城区居住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狭小,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少。另一方面,在新的住宅小区建设中,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住宅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这一规定没有及时有效落实,部分新建小区配建不到位,《条例》刚性约束不够

(三)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在场地布局安排方面,考虑人口分布和需求因素不够,加上受场地的限制,出现一部分健身设施不够用,一部分健身设施无人用,特别是农村健身设施使用率较低。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未纳入施工图纸审查,缺少健身设施。小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22年快乐健身行动投入资金120万元,其中;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50万元、市体育强县补助资金安排65万元(含各种培训、赛事活动经费)。满足不了快乐健身行动项目建设的需要,资金缺口较大。

四、建议与对策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快乐健身行动是一项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一项多元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引导。县直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县乡应将健身工程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各乡镇要安排专人配合体育部门做好健身场地的选择、器材安装等事宜;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健身,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快乐健身行动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及时总结特色亮点,深度挖掘并推广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可复制的样板案例。

(二)要针对群众需求。推进快乐健身行动实施工作,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健身设施配备、健身步道串联、健身技能掌握、健身氛围营造等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健身设施配建“菜单”,采购多品种的健身器材,配置适合老人和儿童的健身设施。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和期待,真正把群众喜欢的健身设施配到群众身边。对行政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新建或改造升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要规范建设标准。坚持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按标准进行建设,按质量要求推动设施维修、改造、升级。按照“应修尽修、应改尽改、应建尽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点,配建健身设施。深挖城区、社区、镇区空闲地、边角地等,推动各类健身设施共建共享。对新建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套,并纳入施工图纸审查,县体育行政部门参与验收,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四)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比例。建议县政府将快乐健身行动项目建设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积极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快乐健身行动。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村健身工程建设列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经费支出范畴,作为考核指标。建设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实施的项目要调度推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要尽早谋划2023年项目,尽快谋划解决短板问题,努力实现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五)要突出服务管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快乐健身。要强化赛事的引领,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赛事,提高快乐健身参与度、吸引力。要发挥好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加强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建议出台《枞阳县快乐健身行动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社区)职责,健身器材移交给所在乡镇,由乡镇负责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健身活动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实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健身举措,真正实现快乐健身、健身快乐,为我县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夯实基础。

 

便民停车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港澳台侨和民宗委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由此带来了城区交通堵塞、停车难、出行难以及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安全,对我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一大难题。根据省、市、县政协统一部署,在县政协副主席吴立友带领下,县政协港澳台侨和民宗委牵头,县住建局和有关部门参加,开展了便民停车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管并重、集约发展,基本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城市停车供给体系,停车设施供给明显增加,“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计划2022年,全县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00个以上;截止调研时,已完成新增城市停车泊位数1226个,完成率122.6%;已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394个,完成率197%2023年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00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300个以上;到2025年,全县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以上,新建住宅商业区停车泊位6000个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主城区干道等人员密集场所一位难求。如连城路、渡江路、湖滨路沿线等区域,车满为患,一些车辆在路边乱停乱放,有的甚至占用消防通道,不但妨碍影响我县的生产生活和群众的正常通行,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等办公场所一位难求。如县政务服务中心、银行、医院、酒店等停车场所停车位不足,大多数单位停车位连自身工作人员停车需求都难以满足,加上外来办事人员车辆,经常车辆爆满,车辆乱停乱放随处可见,遇到县里召开大型会议会议,或者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更是车满为患。

三是上下学特殊时段学校附近一位难求。由于学校附近公共车位较少,时间点又高度集中,接送孩子的车辆随意占道停放,不仅给城区动态交通造成秩序混乱,更给学生的出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三、问题根源剖析

(一)县城规划设计先天不足

一是城区规划设计公共停车位配建不到位。根据安徽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一般占供给总量的10-15%,中小城市可相应提高比例。而我县不仅机动车停车位总量达不到要求,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更是严重滞后,车位严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二是小区规划建设时停车位配比标准不到位我县现对小区车位配比要求标准偏低,与实际汽车保有量不匹配,并且还存在新建小区停车位配建不达标现象,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老旧住宅小区,因为当时对小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速度和规模考虑不足,没有规划停车位或停车位很少,停车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城区干道两旁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不到位城区繁华商业区、菜市场和部分优质中小学多集中在老城区,但老城区道路宽度有限,两侧房屋、商铺普遍距离道路较近,缓冲空间很小,没有充分考虑机动车停放问题。

(二)现有停车设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一是公共停临时停车位被占为私用。主干道两侧基本上都是商家和小区住户,部分公共临时车位被一些商家、住户长期占为己用,车位周转使用率较低,有的甚至自己不停车时也用各种杂物占据车位,不让他人使用。

二是停车位综合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办公场所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住宅小区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闲置时段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地下停车位闲置浪费严重。现有小区内地下停车位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主要因为居民为图自身方便,宁肯地面或路边停车,甚至乱停乱放,也不愿到地下停车场停放车辆,甚至有些已经购买或租用了地下停车位的居民也是如此。

(三)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措施相对滞后

一是文明用车意识淡薄。区内外随意停车,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位,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位,一车占用两车位、斜停逆停乱停等现象,甚至设置障碍物长期私占停车位,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停车秩序,影响了道路通畅和交通安全。

二是停车场私设缺乏监管。有些人员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占用公共资源,私设停车场,擅自划线或设置停车位存在乱停车现象,缺乏有效监管。

三是外来车辆加重交通拥堵。城区本来车流量就大,过境车辆也多,由于城区东西没有快速公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区主干道的交通拥堵。

(四)相关配套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城区公共交通发展不完善。城区公共交通设施落后,运营网络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服务水平不高,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较为不便,影响了公众的绿色出行,未能达到有效减少公众私家车使用频率的良好效果。

二是共享单车引进不合理。先前城区引进过三次共享单位,单车覆盖区域范围偏小,布点偏少,布点桩位较少,存在着一些布点桩位无车和一些布点桩位车满无法还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使用共享单车绿色出行的积极性,相对增加了居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三是道路硬件设施差。我县城区的道路硬件设施建设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很多破损路面;部分路段交叉口无红绿灯管控,除了老国土局路口实施左转直行分开行驶外,其余路口皆因路口窄或其他原因,导致左转直行人车穿行、抢道现象严重,城市道路的硬件设施建设速度早已滞后于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形势。

、缓解我县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根治停车难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的城市治理难题,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整合完善现有停车资源,积极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合理引导出行需求,构建协调有序停车环境,走与文明县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科学规划,适度提高车位配比标准

要着眼长久发展,超前谋划城区停车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县城区公共停车场所专项规划。根据汽车消费发展趋势,结合我县城区发展目标和文明城市创建,超前规划整体而又系统的停车设施,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动态调整,将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城区发展结合起来,与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要根据当前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发展、原有车位配比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现实,按照适度超前和分区分级的供需平衡配置原则,适度提高建筑物车位配比标准,在小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时,预留足够的停车设施建设场地,并按规划要求逐步配件到位。

(二)加大投入,努力扩大停车资源供给

一是政府应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用地供给、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机制及措施,依据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停车场建设的专项规划,每年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二是通过老城区改造、零星用地开发利用、新城区规划建设等形式,努力扩大停车资源供给。三是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公共停车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发挥政府在行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市场培育作用,出台停车场经营管理相关政策,推动车位资源进入市场流通,调动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所的积极性,推动停车场所的市场化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转。

(三)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缓解压力

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缓解当前阶段的停车难题,必须立足眼前,积极整合挖掘现有资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为根治停车难问题奠定基础。

一是整合现有公共停车资源,实行错时共享停车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服务。把上班时段闲置的小区公共停车位和下班时段闲置的办公场所公共停车位充分利用起来,为停车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并鼓励车位充足的办公场所停车场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向社会车辆开放。

二是探索老旧拥堵路段单行道设置。通过对路段窄、易拥堵路段实行单行道设置,能有效缓解老城区以及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维护好正常的交通秩序。

三是合理调整停车位价格,防止资源浪费。按照物价和住建部门收费规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车位紧缺路段及其他需要限制停车路段实行停车按时收费制度,引导充分使用停车位,防止乱停乱放和资源浪费。

四是探索筹建我县车辆停放智能服务平台。充分利发挥慧停车现代科技,探索构建车辆停放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对城区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停车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四)完善配套交通设施,大力推动绿色出行

一是大力推进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极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和改造,加速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完善的城乡公交网络和管理运营机制,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优惠、舒适的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使用量,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为城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绿色出行服务。

二是引进共享单车服务系统。引进共享单车服务系统覆盖城区,增加布点数量,扩充停靠桩位,尽可能方便广大居民的绿色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管理。一方面制定出租车和网约车运营平台安全标准,为居民出行提供安全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出租车和网约车平台与交通管理行政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车辆有序运行,对优化城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育与处罚并举,构建有温度的执法

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把文明县城创建和倡导文明出行结合起来,加大文明出行、文明用车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居民增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私占车位、违章停车、占道停车等乱停乱放行为。

二是要落实严格执法。要结合县城非机动车、电动车的综合治理行动,加大对各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绝不姑息迁就。交管大队、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要加强巡查,对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惩治;同时对占用公共资源,私自设立的各类停车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纳入公共资源统一管理,着力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三是要强化小区内车辆监管。加强小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和小区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小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完善小区管理服务。可探索出台地方性管理规范,赋予小区物业对区内车辆管理的适度处罚权,对拒不服从小区物业正当管理的各种交通违规行为予以惩处,严格规范小区内部交通秩序。

四是要在严格监管中体现便民化管理。鉴于老城区及一些特殊区域车位紧张、居民车辆确实无处停放的实际情况,可根据老城区现有道路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设路边停车位,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对所在区域路内路外临时停车位,白天实行收费管理,晚间供附近居民免费限时停放,缓解结构性停车难等方面带来的矛盾。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港澳台侨和民宗委

 

民以食为天,胃暖心更暖,“新徽菜·名徽厨”是最有“味道”的一项暖民心行动。今年以来,枞阳县聚焦本地特色美食,扎实推进“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讲好美食故事,做好美食工艺传承,枞阳美食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把枞阳食打造成为全省的美食文化特色“名片”。市政协副主席王晓斌率队赴枞阳县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民主监督活动,县政协副主席吴立友率队,市县政协联动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枞阳县化府小碗菜徽菜餐饮连锁店、武太太锅贴徽菜餐饮连锁店,深入了解徽菜品质升级、菜品创新以及厨师培训、名厨评选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徽菜·名徽厨”推进情况

目标任务

聚焦提升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开展徽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促进徽菜餐饮产业发展,优化徽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聚焦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推动徽菜内涵拓展升级将本县的特色“新徽菜”打造成为代表“沿江美食”枞阳美食文化的特色“名片”,让枞阳的“新徽菜”品牌枞川味道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县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有突破、能推广、可复制;开展徽菜制作技能培训595人次以上,新增徽菜师傅425人以上,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不低于30%;推出1条市级或县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打造3个县级特色美食村,1个市级特色美食村;新增徽菜连锁企业2家,新增徽菜餐饮连锁店10家。支持徽菜师傅创业和带动徽菜等餐饮企业就业1000人,有效促进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提质、收入水平提高。2022年根据省、市部署开展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建设,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85人次,推荐参加评选市级或省级“徽菜名厨”,截止调研时,通过遴选机构、名师带徒、集中培训的方式,举办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徽菜师傅10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5人的125.23%2023年起每年启动实施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建设、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70人次以上。

)工作措施

1. 加强徽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开展精准职业技能培训。面向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及灵活就业劳动者开展徽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更多劳动者从事徽菜餐饮服务让徽菜师傅“铺天盖地”;面向餐饮企业在职徽菜师傅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现有徽菜师傅技能等级水平,让“徽菜名厨”“顶天立地”。结合我县文化特色、饮食习俗、产业业态等因素2022年,以我县皖厨培育项目“枞阳生付烧肉+枞阳媒鸭汤、枞阳鱼圆、枞阳萝卜烧肉”为徽菜师傅培训项目,开展徽菜师傅培训。

二是构建开放的培训平台。依托技工院校、知名餐饮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及社会培训机构承接徽菜师傅培训项目。在符合消防、建筑、卫生防疫等要求前提下在县内知名餐饮企业、徽菜美食店铺、餐饮商家等市场经营主体中遴选定点培训单位,广泛开展徽菜技能培训。支持传承成果显著、菜系品牌突出的徽菜餐饮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择优申报建设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结合省、市徽菜系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构建徽菜师傅“地方特色指标+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鼓励徽菜师傅申报参加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烹饪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企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从业的徽菜师傅,均可凭累计工龄申报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组织“徽菜名厨·沿江名厨·枞川名厨”评选,并按规定给予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徽菜餐饮企业、餐饮行业协会商会,申报烹饪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职业技能竞赛优胜选手,按规定授予“技术能手”称号,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2. 优化徽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依托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开展徽菜师傅创业培训,每年培训60人。为徽菜师傅提供个性化创业指导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将徽菜创业企业纳入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范围,发放电子创业券。遴选优秀徽菜创业项目参加“创业铜都”创业大赛。在“2+N”就业人才招聘活动中举办个性化、小型化专场招聘会强化徽菜师傅创业企业用工服务。加大对徽菜师傅创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强对门店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一条龙”孵化培育服务。

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本地“老字号”徽菜餐饮店铺加快技术改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徽菜烹饪技艺推进徽菜美食传承与健康饮食的有机统一。鼓励新建、改建或共建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徽菜师傅创业街区吸引更多徽菜店铺入驻运营打造一批“有名气、接地气、能圈粉”的徽菜打卡地、商业圈对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创业街区争取省、市支持,创建省级、市乡示范创业街区,按规定予以奖补。

三是推动餐饮产业升级。积极总结推广我县知名品牌餐饮产业发展经验鼓励徽菜餐饮企业构建“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的生产链、供应链。加快构建菜品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就餐环境标准化等徽菜餐饮产业标准化体系鼓励徽菜规模企业实行标准化操作、集团化运作。鼓励徽菜美食企业开设连锁店、加盟店。

3. 打造徽菜餐饮文化品牌

一是增强徽菜产业“软实力”。统一使用省“新徽菜·名徽厨”主品牌标识。探索“安徽名特小吃+旅游+市场”发展路径推进“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与“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的衔接融合推出1条市级或县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打造3个县级特色美食村1个市级特色美食村。支持符合条件的枞阳名小吃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挖掘、推广乡村本土特色菜式、特色宴探索本地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发展路径。

二是拓展徽菜文化“传播力”。组织参加安徽名特小吃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徽菜专项技能竞赛深入推介我县徽菜师傅烹饪制作技能技艺,讲好徽菜师傅就业创业故事。围绕“乡土、乡情、乡愁”,加强“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与文旅资源开发、沪苏浙餐饮交流等有机衔接吸引更多皖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学技、回

三是扩大徽菜品牌“影响力”。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搭建徽菜餐饮行业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介徽菜文化品牌鼓励徽菜师傅出皖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兴业。加强徽菜特色文化品牌推广加强与沪苏浙、大湾区、京津冀、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交流对接新建或改建徽菜餐饮特色店铺让更多徽菜特色美食走出安徽、走向全国。

4. 支持政策

一是落实培训补贴。对于参加徽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按照“先缴后补、直补个人”方式,给予参训人员最高1200元/人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发放生活补助。餐饮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800元/人培训补贴;餐饮企业开展在职徽菜师傅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照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给予最高5000元/人培训补贴。鼓励企业、职业培训学校、行业协会等开发或参与开发特色徽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二是强化创业帮扶。根据徽菜美食企业开设连锁店、加盟店情况按规定给予创业就业补贴。对管理规范、服务良好、场租优惠多、带动就业明显的徽菜创业街区,被认定为孵化基地的,给予3年孵化基地补贴。为重点就业群体创办徽菜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对于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的农民工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是助力品牌培育。每年对评选认定的省级、市级“徽菜名厨”,按规定给予奖励。对举办或参与省级名特小吃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和徽菜师傅专项技能竞赛的,给予适当补助。对初次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按规定给予技能等级评价定额补贴,评价补贴直接补给实施评价的承训单位或委托的评价机构。

二、存在问题

全县“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徽菜师傅技能培训力量不足。目前,全县以厨师专业为主的技能培训机构较少;同时一些定点餐饮企业培训积极性也不高,今年的“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主要依托县人社局组织实施。

二是徽菜推广难度大。徽菜美食企业按规定给予创业就业补贴,这个金额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徽菜名师扶持力度仍然不够;创新徽菜,发挥新意非常考验徽菜师傅的技能跟进取心;新徽菜如何保存进行批量化生产也是推广中的绊脚石。

三是公众参与度不够高。由于今年首次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群众对此项暖民心行动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参与热情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文化美食糅合不足。枞阳山清水秀,推介景点的时候总是从外部自然环境跟内在人文历史进行介绍,缺乏美食与景点的联系,让别人感受不到游在枞阳,吃在枞阳的乐趣。

五是缺乏美食文化作支撑。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现代饮食活动中。新徽菜也需要一个传承的故事注入到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中。

三、意见建议

一是增强徽菜师傅技能培训力量。扩大餐饮企业技能培训范围,对符合条件、愿意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的餐饮企业择优遴选纳入定点培训单位。扎实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加快徽菜师傅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举办更多频次的徽菜高技能人才研修班;简化认定徽菜师傅技能人才手续,利用补贴等方式吸引徽菜名厨积极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

二是支持徽菜师傅创业就业。通过举办“徽菜师傅”专场招聘会、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吸纳徽菜名师,支持徽菜师傅创办小酒馆、小饭店、名宿、农家乐等餐饮旅游企业,以创业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就业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与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打通创业担保贷款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徽菜师傅创业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车站、酒店等线下场所及微信及抖音线上平台广泛宣传“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我县“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创新举措和亮点做法,努力营造“新徽菜·名徽厨”行动浓厚社会氛围,使之深入人心,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水平。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基层”活动,让名厨展示技能、交流技艺、服务群众,提高群众对“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是促进美食文旅融合发展。我们以“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为纽带,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把行动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白云生腐、汤沟茶干、杨湾挂面等本土特色,打造以浮山和白荡湖风景区为链条的乡村美食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推出一批美食名村,以名景点搭配新徽菜,促进美食文旅相融合。

五是挖掘美食文化与美食故事。枞阳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传承,尤以特色美食为代表。很多枞阳当地人和在外乡贤对枞阳美食有一种情怀,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老味道’已消失。如何通过挖掘美食文化,讲好美食故事,让文旅融合彰显特色,是新徽菜能够发扬光大的底盘石。结合“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打造美食一条街,统一规划商铺,制作旅游宣传折页和旅游口袋书,对美食进行推介。挖掘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从饮食中寻找文化的内涵。挖掘具有枞阳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打造枞阳文化烙印。

 

“安心托幼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县政协人资环委

 

县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根据《县政协开展“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开展“安心托幼”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在县政协领导的带领下,采取联系走访、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我县“安心托幼行动”推进情况,广泛听取县政协委员、托幼机构、家长代表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监督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县“安心托幼行动”任务的推进情况

(一)任务。根据县《安心托幼行动方案》,2022年应新增托位数500个,2023年新增托位数600个。到2025年,全县新增托位数达1500个。2022-2025年,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不少于1个,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2022年应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2023年应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10个。到2025年全县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71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2022年秋季学期,在县城区试点幼儿园延时服务。2023年春季学期,实现城区有需要的幼儿延时服务全覆盖,家长“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

(二)完成情况。2022年,我县新增托位505个,全年新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10家,现有经备案的托育服务机构16家,4所幼儿园新增开设2-3岁托班,1个独立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2022年改建并投入使用2个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180个。另有2个公办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拟于2023年秋季交付使用。全县60所幼儿园均“一园一案”制定了延时服务工作方案,实现延时服务全覆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督中,我们了解到“安心托幼行动”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民办普惠托幼服务机构运营经费补贴政策全市不一致。市里规定,市辖三区按照1000元/生.年标准给予补贴,而枞阳县的补贴标准是400元/生.年。并且铜官区和郊区由市级负担一半费用,枞阳县和义安区由自己全额负担。

(二)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较为滞后。目前部分乡镇托育服务还存在空白点。适合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底数不清,相关职能部门未进行有效衔接。老旧小区托幼设施建设推进不明显。

(三)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需求。如目前县城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414人,仅占城区在园幼儿的9.7%,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一位难求。

(四)无证幼儿园治理任务艰巨。2022年全县已治理无证幼儿园13所,目前仍有25所无证幼儿园正在治理中。全县无证幼儿园在园幼儿2605人,占比23.9%。城区无证幼儿园在园幼儿1460人,占比34.2%。

三、意见建议

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安心托幼行动”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积极争取全市民办普惠托幼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同城同策和经费来源渠道公平一致。

(二)加强对备案托育机构服务、收费等运营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摸清在未备案看护点托育的幼儿底数,结合我县人口集聚及人口出生特点规律,科学布局建设托育机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

(三)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目前我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772人,占比30.9%,根据县《安心托幼行动方案》,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要达到70%,因此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还很重,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加快建设。要树立政府主体办园的思想,不能将政府的责任推向市场。

(四)下大力气整治无证幼儿园。县级层面的领导协调机制要发挥牵头督促作用,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履职,主动帮助具备整改条件的无证幼儿园升格为民办幼儿园。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要一园一策,坚决关停。

(五)加强老旧小区托幼设施建设和机构布点。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明析各责任主体责任。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同步推进小区托幼配套设施建设,补足配齐育幼托位和入园学位。

“安心托幼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年度工作基本完成。由于该项行动将持续到2025年,因此县政协人资环委将跟踪开展持续性民主监督,与政府牵头部门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定期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广泛关注社会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反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或者视察活动,促进我县该项“暖民心”工程取得扎实成效。

 

老年助餐服务行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报告

枞阳县社法委

 

根据政协开展暖民心行动专项民主监督方案》县政协副主席方晓珊带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专项民主监督组对枞阳镇、义津镇、会宫镇、汤沟镇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开展了专项民主监督,现将专项民主监督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枞阳县总面积1473.43平方千米,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设有24个社区,190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46905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1298人,占比为25.86%。为解决我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独居、孤寡、残疾及低收入老人的“吃饭难、吃饭贵”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县养老服务质量,我县今年建设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56个,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4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2个。

目前,56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营,完工率与运营率均达到100%,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覆盖率达100%

二、专项民主监督发现的问题

(一)老年食堂(助餐点)布局不尽合理。今年由于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在选址时主要依托养老服务站,缺乏综合考虑,部分老年食堂选址处在偏僻位置,前来就餐的人数不多,助餐服务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二)助餐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是工作人员技术问题。由于食堂运营成本有限,大多数食堂都无力聘请专业厨师来进行烹饪工作,能吃饱、价格低、讲卫生已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营养餐和个体针对性很难达到。二是老人就餐需求参差不齐。一些生活较宽裕的老人他们对饭菜、服务的要求更高,希望食堂能够提高伙食标准,而提高标准势必提高价格,将影响前来就餐的人数。三是送餐服务难做到。目前,我县已运营的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绝大多数是依托村(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管理者多为村(居)两委成员兼任,有的老年食堂(助餐点)从买菜到服务、登记都是村居干部,人力有限,只能提供堂食,没有时间、精力将餐食配送到老人家中。

(三)运营模式单一。全县现有16所养老机构、70个村(社区)级养老服务站,56个老年助餐点大部分是依托现有的养老服务站进行建设,少数委托第三方餐饮企业运营。资源统筹上仍有不足,企业参与运营积极性不高,物业、线上配送平台等参与不广泛,各项资源统筹整合力度还不够。同时,各类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志愿者的参与度和知晓度还不够。

(四)宣传氛围不浓厚。部分老年食堂(助餐点)未在显眼处设置指引牌,缺少宣传标语、宣传海报,导致前来就餐的人数不多,或者对助餐服务的流程不了解。同时存在部分老年食堂运营主体对老年助餐服务认识不到位、公益定位不清晰的现象,使得老年食堂(助餐点)在经营范围内的推广程度不够高、服务人群不够多、宣传及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五)运转资金不足。由于受建设运营补贴标准不高、选址位置不优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运营主体有畏难情绪,有的出现亏损或微利情况,再加上受疫情影响,运营可能更为艰难。以枞阳镇新华社区老年食堂为例,自2018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食堂的运转除每年县民政局下拨8万元资金外,没有其他的补贴,而这8万元只够支付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每餐饭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食材、厨房用品等,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其他的支出如管理员补贴等费用只能是社区给予补助,一旦取消县财政给予新华社区老年食堂的8万元补助,即使享受了最高运营补贴4万元,维持正常运营仍很困难。

(六)需求主体不同。一方面县城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面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知有所不同,普遍认为自己本身有蔬菜家禽经济实惠,且助餐服务受条件限制不是每日三餐、星期六、日不供餐同时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就餐费用,从目前运营情况看,农村老年人就餐意愿不强,就餐点面临就餐人少、村居干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七)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基层干部有不少同志认为此项工作在农村落实难度大,一是农村地广,居住分散,老年人为到老年助餐点吃一顿饭走上几里路可能性不大;二是真正需要提供助餐服务的是一些腿脚不便,年事已高的老年人特别是家庭困难老年人,但由于居住分散且财力不足,难以提供送餐服务;三是由于上级将老年就餐服务工作与银行合作,实行用银行卡和刷脸服务,农村老人存在陈旧思想,认为现金是钱使用方便,银行卡使用不方便且卡里面的钱不一定是自己的想法,同时农村就餐点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一时难以适应平台操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前谋划布局,创新多种助餐模式。城镇社区可稳步推广,在农村要深入调研,结合实际,科学施策,优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庄试点,不易一刀切、一哄而上。同时还要坚持政府主导、慈善助力工作思路,“养老服务中心+助餐”为主体,“社区+物业+助餐”为拉动,“养老机构+助餐”为辅助,“慈善+助餐”为驱动,多渠道整合资金,保障助餐行动长期运营。以枞阳镇莲花湖社区老年食堂为例,利用枞阳县卫生进修学校闲置资源改建而成,自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就餐人数达到20人左右,不仅能够满足本社区老年人就餐的需求,还将助餐范围扩大至周边社区,为其他受场地限制的社区助餐点提供送餐服务。

(二)优化管理服务,培育服务品牌。支持规范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村(社区)、餐饮企业打造品牌形成榜样带动效应。枞阳镇新华社区老年食堂,自2018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就餐人数已达到40人左右,真正做到了“零差评”。一方面,新华社区老年食堂依托新华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盘活了养老服务设施资源,也降低了助餐服务的社会成本。同时,利用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非就餐时间开展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文体娱乐、社交互动等活动,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茶桌”“棋牌桌为老人饭后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新华社区老年食堂优化服务,建立助餐微信群精准对接老年人助餐需求。此外,依托居委会、社区老年协会,动员党员志愿者参与为老助餐服务,为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独居、失能、高龄老人送餐上门打通送餐服务“最后一米”。及时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县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发展。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的支持,提高对就餐对象的补助标准,加大对合作单位的财政补贴力度。在能够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将老年食堂对外开放,增加收入,维持运营二是多措并举,落实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用气居民价格优惠等综合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老年人助餐服务领域,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模式,做大做强老年人助餐服务事业。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深入人心综合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民政、乡镇村(社区等各方力量,通过开设宣传专栏、举办专题节目、入户宣讲、制作政策明白卡、发放折页、群发微信短信、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舆论矩阵,大力宣传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提高群众对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知晓率,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满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