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阅材料 第七期
(总第84期)
枞阳县政协办公室编印 2018年8月2日
关于文史资料工作的考察报告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一项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1982年全国政协五次会议把这项工作写进了政协章程。今年,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修订的政协章程第一章第十九条再次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县政协副主席江习明率我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一行赴太湖、宿松县政协考察学习文史资料征编工作。通过实地察看和研讨交流,两县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做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他们的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党的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文史资料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两县除了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文史资料工作外,首先县委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过问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太湖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政协给文史资料工作下指示,出题目,由政协承担完成,宿松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定文史资料的重要稿件,使广大政协工作者倍受鼓舞。其次,文史资料工作机构健全。两县自80年代政协恢复组建以来,除文史资料工作机构稳定健全外,太湖县还聘请了10名有一定写作特长,爱好文史工作的人员担任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并且让他们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宿松县文史委有一名主任、九名副主任,均由县直单位负责人担任,26名文史委员都是有热爱写作和文史研究工作的名界人士。考虑到文史工作的特殊要求,文史委委员连任比例高,最长的有连任五届的,确保了文史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太湖县还成立了“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下设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个人会员近2000人,“赵朴初文化公园管理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均由县政协管理。第三,保障有力。太湖县财政每年给政协安排文史资料工作经费20万元,开展重大活动另行实报实销,稿酬丰厚,专项约稿的论文稿酬每篇达2000-3000元,极大的调动了文史研究者的写作热情;宿松县实行的是文史资料工作经费实报实销。
二、选题精准,作品丰富
两县文史资料工作除完成省、市文史资料工作任务外,他们还有计划、有选题、有主题,形成特色比较鲜明的地方文史资料,两县均分别编辑出版了《太湖县政协志》、《宿松政协30年》等志书。太湖县紧紧围绕禅宗文化和赵朴初这条主线和主题开展征集研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出版《太湖文史资料》外,先后出版了《赵朴初研究》、《花凉亭水库建设及发展》等专辑。宿松县平均每两年出一本书。他们用10年时间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系统展现宿松5000年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乡土小百科全书《宿松风韵》,对该县自有人类居住以来的历代名人、名胜古迹、特产物产、乡风习俗、文化瑰宝、地名与历史神话传统等作了系统的呈现,填补了该县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系统搜集整理的空白,已成为一张宣传宿松的历史文化名片,该书自出版以来,供不应求。宿松县政协还编辑出版了《宿松百年建筑》等书。两县所编的文史资料书籍,均为正式出版物,通过正规出版社的编辑把关,作品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印刷精美,赏心悦目。
三、开拓创新,征编有道
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征集、编辑、出版发行等,征集工作是第一位的,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也是文史工作的关键环节,征集不到史料、编辑出版便成了无米之炊。两县在史料征集的方法上有创新,做到了跳出政协搞征集。一是积极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广开征集门路。太湖县政协定期开展一些诸如“心中的朴老,眼里的太湖”媒体朴老故乡行活动,“赵朴初诗词研讨会”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史图书的交换、捐赠活动,扩大太湖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为政协文史工作征集了文稿。二是与县内史志、档案、文联、图书、文物相关单位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互通有无,资料共享。宿松县上述单位的负责人均是文史委副主任,年度选题计划确定后,分工协作,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太湖县还注意把一些部门想做而没有精力作的史料抢救工作,由政协文史委来完成,如《花凉亭水库建设及发展》专辑。三是互动平台多。太湖县不仅有赵朴初研究会,还与安徽大学合作建立了“安徽大学赵朴初研究中心”,投资80万元建立了“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研究中心资料中心”,并设有专家库,可以根据选题工作需要,采取因题找人或因人找题的方式上门征集资料,并且稿酬从优。
我县文史资料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征集出版了七辑《枞阳文史资料》,但文史资料工作时断时续,机构时有变动,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目前这项工作还存在工作无规划,队伍不适应,工作条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对如何做好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自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以来,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代进步而得到延伸发展。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开展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是政协章程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县委政府和政协领导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切实指导。要把文史资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制订阶段性工作规划,编制史料征集方案以及组织征集、研究、保管和编辑出版活动等等,对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进行部署、协调和落实。政协除分管副主席主抓这项工作外,主席会议要定期听取文史资料工作部门的汇报,积极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抓好整体设计、分工负责、专群结合、条件保障四个环节,在健全机构、理顺机制、选配人员、安排经费费等方面为文史资料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健全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征集、研究和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是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史资料委员会履行职能的一种特有形式。健全组织机构,搞好队伍建设是履行好职责的关键。要结合文史工作的重点,建立以文史委为主,政协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要以热爱文史、学识相关、沟通协调能力强为基本条件,选好配强文史资料工作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及其委员。设立“枞阳县 研究会”等研究学会,挂靠在县政协或由县政协管理,依托社会力量,加强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要采取聘用文史研究员、文史资料员和特约撰稿人等方式,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文史资料采、撰、编队伍。要选调德才兼备、年富力强、专业对口、耐得住寂寞的干部充实文史资料工作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保证相对稳定。要关心爱护文史资料工作人员,注意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
(三)明确义务,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主体。在遴选政协委员时,要有针对性的把那些热爱文史工作有一定写作基础能参政议政的人吸收到政协委员中来,政协委员要把撰写文史资料作为应尽义务,积极负责地履行好委员职责。县政协要加强政协委员文史工作知识培训,创造工作条件。制定措施鼓励政协委员撰写“三亲”史料,并与优秀政协委员的评比相挂钩,努力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拓展史料来源,丰富史料内容。开展“三亲”史料等级评审,按劳付予稿酬。
(四)制定规划,加强抢救征集工作。为有计划、按步骤地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推进全县文史资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连续性,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必须制定我县文史资料工作三年或五年工作规划。在继续做好建国前史料征集的基础上,将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国后“三亲”史料的抢救征集上来。要以地域为背景,以建国初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在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人士中广泛开展史料征集工作。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协作,共同搞好多党合作方面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发挥文史资料在巩固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基础方面的积极作用。必要时要加大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资料的征集力度,发挥文史资料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阅读史料方式的改变,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口述史经验,在史料征集中充分运用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笔录方式相结合,提高文史资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创造条件,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当提高经费预算,确保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出版和相关活动费用。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标准化的文史资料库和文史图书资料室,在政协门户网站设立文史资料阅览室,以纸质和电子版保存相结合,把珍贵的“三亲”史料保存久远,把可公开的文史资料向读者开放。对《文史资料选辑》和系列化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编辑出版经费,要纳入财政专项预算。要配备必需的电脑、录音、录像等设备,为提高文史资料工作效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期报:刘亚东书记,杨如松代县长,杨秀颀副书记、梁键副县长、吴正芳副县长;本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送: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文化委、史志办、档案局、农工民主党枞阳支部;
发:十三届县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