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县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汤沟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对推动枞阳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2023年农业园区总产值实现27.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75%。
一、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21年7月获批创建,涉及汤沟镇、藕山镇和横埠镇,核心区面积12.5万亩,按照“一心、两园、四区、一带”【即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绿色农业技术展示示范区、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区、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区、环白荡湖休闲农业示范带】规划布局,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打造“一心、一园、两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50亩、绿色食品加工园450亩、绿色农业技术展示示范区2000亩和良种示范区50000亩】。经过2年多的建设,一期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引进皖垦、万全集团落户园区,其中皖垦集团沿江优质稻麦繁育基地占地5000亩【民生圩】,已开展育种;江苏万全集团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占地1898亩【设施农业688亩、设施渔业212亩】,正在推进建设。
(二)省级汤沟现代农业产业园。汤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年1月获批创建,涉及汤沟镇、横埠镇,规划面积16.71万亩,按照“一心、一带、一园、四基地(1114)”【即全产业链要素集聚中心、环白荡湖休闲体验带、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优质粳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规划布局,建设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6万亩,优质粳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园区建设进度缓慢。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有名无实,园区建设进度缓慢,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文旅和交通等部门协同推进不够,各自为战,资金、项目、土地向产业园聚集力度不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用地指标紧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二)主导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汤沟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布局都在汤沟镇和横埠镇,都以建设水稻、水产和蔬菜等种养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园等为主,农产品下游产业链的开发程度不高,主导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产业集聚度、农产品附加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
(三)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还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入园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与科技园区联系不紧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投入不足,园区技术团队力量匮乏,仅挂靠科技园区名号,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能力。
(四)农业园区带动作用不强。农民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农业园区农民是主体,园区对农民组织和引导不足,农民土地“一租了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合作关系紧密度不够,园区联农带农机制有待提升,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组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明确人员和职责,建立完善的管理及考核机制。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万全集团建设温室设施、集装箱养殖设施,打造鱼菜生态循环模式生产、工厂化鱼苗培育中心,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产业园规划布局落实落细,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大力抢抓“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发展机遇,依托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二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整合中央省市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一镇一园”“一村一品”建设行动,支持乡镇村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打造枞阳白茶、汤沟茶干、项铺生腐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避免区域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强化农业产业园土地要素保障,提升园区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产业园区集聚。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建设,打造枞阳白茶、优质糯稻和水产品等一批农业品牌。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打造“两强一增”示范基地,巩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一片茶(蓝莓)、一条鱼”产业发展,聘请首席农业顾问,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支持园区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效和科技型农业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聚焦园区主导产业,支持省级科技特派团、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服务,推动技术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农业企业柔性引才,搭建农业专家与企业沟通桥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强高层次科技人团队招引,促进农业领域成果转化产业化。
四是加强园区产业带动能力。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等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与农民建立股权型、分红型等合作机制,与农民共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成果。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在园区内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引进省内外产业头部企业,加快推进农业园区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在项目、资金等相关政策上予以扶持。全面推进产村融合,推动“生产在园、加工在村、收益在民”共建模式,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