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委员的发言——关于探索布局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助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22 信息来源:枞阳县政协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县政协专题协商会的安排,就加快我县交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谈点粗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未能全部完成。一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口大。县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部分交通建设配套资金没有及时落实到位,造成一些项目计划下达后难以动工建设,或工程开工建设后进度较慢,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二是建设用地短缺。交通建设用地规模趋大,但我县土地指标严重短缺,加上征地拆迁、电网杆线迁移等工作涉及部门多、难度大,制约了工程建设进度。

(二)对外交通体系不完善。城际互通不够顺畅,主要县城西大门S228未动工建设,与庐江连接的S233未升级改造,与桐城市连接的G237二期未开工建设,此外,高铁和航空领域更是一片空白,对我县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造成阻碍。

(三)现代物流系统发展落后。“十三五”期间,结合区位条件,规划建设桥港综合物流园、横埠工业物流园、麒麟农业物流园等3个物流园和枞阳县城、会宫、项铺、义津、白湖、汤沟及冷链物流等7个物流节点中心,由于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优质岸线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我县港口岸线长度50余公里,目前仅利用5.6公里,黄金岸线利用率低,且都是小规模船舶修造和传统货物运输。东方造船厂码头资源未能盘活,零星分布的宏泰码头、前进码头、舟洋船厂、泰航船厂等码头和船厂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线(Ⅲ级)在我县境内40余公里,但由于我县无相关港口水运上位规划支持,致使事关枞阳项目无法纳入二期工程建设,公转水运的地理优势未能发挥。

(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面向交通行业运行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完善,综合执法、客运、公交、出租车信息平台等资源共享度不高,一体化运输服务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跨方式、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不充分。

当前,面对新形势与挑战,我县要着力完善全县交通网络设施,构建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全县公路路网结构,加快交通与工业、农业、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为全县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往更高起点起航,发挥道路交通助推产业发展的先行官作用。

二、对策及建议

(一)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全县综合交通网络。结合《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枞阳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构建面向三长角地区的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预留产业园区布局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空间,全方位对接融入产业园区发展,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加快对外连接通道、干线和城际铁路、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港口建设,持续推进高速公路网、县域内干线公路网、四好农村路等建设;打通与安庆、池州、桐城、庐江等地区的便捷快速通道,畅联枞阳与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各地市,提高县城中心区向周边辐射带动的作用;加强县城与各乡镇的统筹融合,完善主要节点联络。

(二)发展“交通+”模式。

1.“交通+港区+园区”。产业园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交通建设是园区发展的翅膀,助推产业项目落地的驱动力。按照我县“一区四园二村”的总体格局,聚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科学谋划产业园区交通建设。围绕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等三大主导产业的园区布局,规划过境高速公路,直达园区的快速路网以及相应的物流场站。启动枞阳临江产业园建设,盘活东方造船厂码头,整合现有的小型码头和造船厂做大做强,建设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配套修编枞阳港区规划,推进铜陵港枞阳港区规划修编工作,充分利用长江黄金岸线资源,构建以长江航道为主,引江济淮菜子湖航道和罗昌河航道为辅的一主两支高等级骨架航道网布局。依托枞阳引江枢纽渠首工程,抢抓引江济淮工程通水通航重大机遇,利用“黄金岸线”发掘“岸线黄金”。

2.“交通+物流”。加快优化布局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枞阳港区物流园、横埠现代物流园等两个占地200亩的物流园和天天高速官埠桥互通物流园、麒麟现代农业物流园等两个占地150亩的物流园。结合枞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预留未来“三区三线”空间。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推动网络节点共建共享。

3.“交通+旅游”。围绕景区通等级道路、乡村旅游热点,修建旅游公路。健全入枞重要通道、重要交通节点至县内各景区道路,统筹考虑农业、文化和旅游等要素和交通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好“补短板”工作,完善“农业、文化、旅游+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打造综合线路,串联沿线农业综合体,打造闭合路线,形成旅游消费内循环。推进水上交旅融合服务研究,谋划水上客旅集散中心和旅游码头,逐步在白荡湖、菜子湖增设游船码头,开辟水上旅游航线,为尽快形成现代水上客运体系打好基础。

(三)打通对外交通堵点,补齐交通短板。

1.开工建设S228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G237二期,将S233枞阳段改建为一级公路,畅通枞阳-安庆、枞阳-桐城、枞阳-庐江等对外通道。

2.积极争取S40高速与G3高速连接,提升枞阳境内高速互联互通能力。

3.改造S340,结合大中修、美丽公路等项目,根治省道S340路域环境。

4.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合池高铁,铜枞市域铁路等前期工作,早日实现枞阳铁路覆盖。

5.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并以枞阳通用机场为核心,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通航小镇。

(四)谋划共享交通、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与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县地区发展实际,适度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利用现代科技,谋划构筑互通共享的资源整合平台,为往后信息通信、运输装备停放、物流运输、智能通行、旅游交通等提供新业态、新模式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制。

(五)以服务综合立体大交通为重心,积极实施财政扶持、多元融资的资金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