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委员的发言——关于加强枞阳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22 信息来源:枞阳县政协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文化是发展的根与魂。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枞阳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在前期县内调研和赴常州考察的基础上,个人以为,加强枞阳古城文化保护传承,要重点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核心,结合“滨江临湖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城一体现代化中小城市”的发展定位,打造好“四个空间”:枞江“五彩”长廊、引江济淮桐城派文化走廊、上码头人文集聚区、枞川民俗风情体验区,将枞阳古城建设成为“四有”(有人、有景、有味、有情)文旅胜地。由此,以枞阳古城为圆心,以枞江“五彩”长廊、新运河桐城派文化走廊、沿枞桐公路的“名人大道”(麒麟朱光潜、慈云桂、陆大道三院士故居,义津方苞故里、姚鼐墓园、方东美故居;会宫吴汝伦墓、萧穆墓)、沿铜安公路的“红色之旅”(八县联席会议旧址、中共桐城直属支部旧址、黄镇将军故里、三公山抗日根据地等)、沿国道347的“最美连心路”为扇骨,以已具雏形的四条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振兴游、生态湿地游、文山祈福游、农耕文化游)为扇面,基本可形成扇形辐射发散的全域旅游态势。

打造枞江“五彩”长廊。以枞阳古城为首发站,沿着长江枞阳段,从白鹤峰往下,至荷叶田田,可延伸至池州长江大桥(临江产业园),及汤沟镇沿江一带,讲好红、绿、黄、蓝、紫“五色故事”。

“红色故事”方面,传承讲好桐东、桐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沿江地委在枞阳的革命故事,建立完善桐城第一个党支部、八县联席会议旧址、中线渡江指挥部、四个大军渡江点(枞阳镇—铁板洲、桂家坝—长沙洲、汤家沟—王家套、北埂—姚沟)、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打卡点,进一步弘扬好大军渡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续红色基因,凝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绿色故事”方面,讲好枞阳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故事,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落实,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打好长江十年禁捕退捕持久战,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时,协同推动引江济淮生态廊道、长江滨水生态廊带和城区各公园保护,依托各生态节点,建立以绿道为脉络、水网与绿网相融合、保护与利用相契合的生态系统,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共融共生。

“黄色故事”方面,“活动搭台,经济唱戏”,以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为统领,有序开展好茶文化节、大闸蟹文化节、农民丰收节、有氧登山节(半马)等,推深做实现有精品旅游线路,发展“花海经济”“美丽经济”,将秀美风光转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凝聚海内外枞阳人的精气神,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蓝色故事”方面,“枞阳富 走水路”,讲好水资源综合开发、现代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故事,包括根治水患、水产业“蓝色革命”等,兴利除弊,做活水文章;同时,挖掘水乡记忆、渔歌文化、航运变迁等,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水幕水景水上灯光秀等。

“紫色故事”方面,“紫云席卷春深处,无数游蜂花欲吞”,枞阳沿江沿湖紫云英当春怒放,多次被央视报道。梳理紫云英、蜜蜂与长寿的故事,线上、线下推介枞阳原生态的蜂产品、枞阳黑猪、枞阳媒鸭、白云生腐等,推介枞阳味道。

打造引江济淮桐城派文化走廊。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引江济淮让桐枞两地联系往来更加密切。去年底,县委书记杨秀颀在桐城派研究会换届大会上指出:“守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桐城派文化已成为我们共同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围绕枞阳古城建设,把桐城派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强桐城派文化的包容性研究,特别是要与引江济淮工程衍生的新运河文化结合起来,联合编制桐城派文化公园项目,打造沿新运河的桐城派文化走廊:划动画舫,看岱冲湖千亩紫云英、车富岛万鸟云集、孔城千年老街,品桐城派文脉底蕴,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文旅经济带。借此机会,以引江济淮工程为纽带,发力加强桐枞两地协作,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认真组织开展文本、文物、文艺的系统研究和深度发掘,全面摸清、摸透桐城派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面加强桐城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努力打造引江济淮桐城派精品旅游线路,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着力丰富桐城派内涵和外延,把浮山摩崖石刻文化、白云青鸟文化、东乡武术文化、黄梅戏文化、枞阳腔等包容进来。全力放大方苞文学奖、朱光潜艺术奖“两奖”效应,推出更多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艺作品。

打造上码头人文集聚区。枞阳古城(上码头)滨江傍湖,群山拱卫,扼数县水口,通南北要津。秦始皇巡游籍柯(枞阳沿江一带);汉武帝射蛟枞江,作《盛唐枞阳之歌》,由此产生了枞阳文化数次高峰。旗山战国墓群、三国吕蒙城遗址、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历代先贤名人陶侃(惜阴亭)、黄庭坚(达观台)、钱澄之(北山楼)等遗迹丰富。桂林方氏、陈洲刘氏、麻溪姚氏等文化世家文风、家风传承绵长。县城区6个公园活动区水文化社区建成开放。

统筹运用优质文化资源,大力实施一批古城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一批枞阳文化地标工程。从“留住历史根脉、增强文化归属感”的高度,从“一街一巷、一坊一屋、一树一木、一砖一瓦”等点滴入手,还原辅仁会馆、惜阴亭及老桐城八景之“枞江夜雨”等;有计划推进枞阳古城修复和开发,建好东西古城门、防洪墙浮雕群、枞阳文化名人馆等节点性工程,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分步骤策划新建、恢复一批古城历史名人故居(方以智还庵、方文旧宅、储炎庆故居、李则纲老屋、童长荣故居、沈默君故居),辐射升级完善周边海峰纪念馆、姚鼐纪念馆、吴汝伦纪念馆、朱光潜文物陈列馆、刘大櫆故居等,大力推进黄华许方氏感恩文化园、钱澄之纪念馆建设,串点连线成片,留住古城记记,形成大旅游格局。

打造枞川民俗风情体验区。通过近些年的发展,“荷叶田田”“坡上村79”等一批生态农庄正在形成枞川特色亮点。作为民俗风情展示的这类农庄不仅要培植美景美食,更要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是体验区,更是休闲区、消费区。

去年底,“枞阳县上码头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建设项目”成功入围“安徽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双十佳项目’”,我县要以此为动力,推深做实“双招双引”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以古城建设为引领,结合省政府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推介方式,推动枞阳古城文旅项目融入长三角;结合浮山和白荡湖风景区、方园景区建设,推出枞阳文化体验游、天然氧吧健身游、研学游等,集聚人气、形成品牌;结合美丽乡村、浮山旅游富民示范区建设,推出“文化建设+主题公园+乡村旅游+N”融合发展新模式。

譬如,在枞阳古城区域、铁铜洲、沿江沿湖美丽乡村点,“走出去,请进来”,比照常州溧阳全域旅游模式,借鉴淄博满满人间烟火气的成功做法,采取租赁、置换、合股等,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传统理念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因地制宜,定位明确,合理布局,将闲置民房通过刷白、简装等改建、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生态餐馆、风味私房菜、茶室、民宿、酒吧、咖啡厅,辅之各类枞阳美食、老字号等,凸显临江临湖旅游观光街(社)区魅力,让游客参与互动,四时认购、认种(动植物),形成“好客枞阳、好玩枞阳、好吃枞阳”的全域旅游氛围,将枞阳建设成为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滨江山水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