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志学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整齐的办公桌,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朴素的单人床,这里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卧室。
“陈书记长期吃住在村上,不是忙工作,就是入户拉家常,家家户户都与他成了亲戚了,谁家有个大小事情都来找他帮忙。”提到陈志学,高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照泽不禁竖起大拇指。
陈志学是枞阳县政协派驻到雨坛镇高甸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同时也是一名县政协委员。自2016年以来,陈志学先后在陈瑶湖镇的花园村和雨坛镇的合响村、高甸村担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副队长,从第六批选派干部一直连任到第八批,驻村工作中心任务由脱贫攻坚到衔接乡村振兴。
“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为了适应农村工作要求,提升基层工作的能力,陈志学先后3次参加市委党校和县委党校的专题培训班脱产学习,积极参加县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和镇村学习会等集体学习;他还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床头书、案头卷,认真研读、反复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让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今年“七一”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仪式上,陈志学为高甸村党员作《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课宣讲。
高甸村距枞阳县城区36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村,以前是贫困村,共636户2249人,原有的94户275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为摸清村里情况,陈志学驻村后第一时间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走村入户、摸底调研。与“村支”两委一起,为全村乡村振兴工作谋好篇、布好局。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共排查出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4户边缘户作为监测户,对不同情况的脱贫户进行分类施策,实施精准帮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要想让群众真正富起来,大力发展产业是关键。来到高甸村后,陈志学带领高甸村通过流转土地、争取资金建成了20亩黑斑蛙养殖基地和12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打通产业链,建成200平米的烘干厂房并购买2台套烘干设备。村民既可以流转土地得租金增收,又可以就近在家门口打工增收。接下来,探索让现有产业发挥更大效益,是陈志学思考的新命题。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白天开展调研,推进工作;晚上整理资料,忙到深夜;村民发生矛盾,出面协调;村民家庭困难,登门慰问并帮助解决…陈志学穿梭村组的身影,扎实过硬的作风,感染带动着村民,也换来了群众的极大信任。
脱贫监测户高明贵老人患慢性腰间盘突出,稍微劳动就很吃力,是多年的老毛病了,常年贴膏药贴不起,也买不到需要的药。陈志学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就多方打探自费购买膏药为老人送去。“陈书记对我很关心,他经常来看我还给买了膏药,也不收我的钱。”高明贵充满感激说道。
时代赋重任,无日不趋新。作为一名县政协委员,陈志学把委员职责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己基层工作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积极提出对策建议和改进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来高甸村以后,他还关注到,高甸吴氏名誉海内外,可以深入挖掘“西游品牌”“吴承恩故里”等文化元素,以地方文化为背景,打造属于枞阳高甸的文化IP。
“要集中精力把“高甸吴氏”名片树起来,保护和发扬当地吴氏文化,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对接。”谈到下一步的工作,陈志学委员表示,将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增强履职本领,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陈志学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执着,更是一名政协委员在平凡一线岗位刻苦实干,勤勉作为的真实写照。(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