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18 信息来源:枞阳县政协 浏览次数: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政协枞阳县委员会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政协枞阳县委员会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综合调研组,深入县经开区、横埠镇等地,调研金誉材料有限公司、官山生态白茶等民营企业,全面了解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赴南通市、宣城市等地考察学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惠企暖企政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实现长足发展,社会效益明显。截止20196月底,全县共有民营企业5366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46户,1000万元以上企业247户。2018年末,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产值384.19亿元,同比增长12.4%,对GDP贡献率为48.8%,实现税收6.98亿元,增长22.9%,占全县企业类税收的64%。在新增就业岗位、发明专利、新产品研发、社会捐助等方面,民营企业贡献率达80%以上。

(二)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办事成本。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于2018年通过市级评估验收,45个窗口单位474个项目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运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项目减少8项。县级政府权力事项精减41项、优化15项。全县上下以开展“服务环境优化年”活动为契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目标导向全面开展办事创业“11340”工程;即一般公共服务事项办理1个工作日、企业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实现“不见面审批”占比达90.7%

(三)实施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三重一创”行动计划,出台《枞阳县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奖励办法》。截止2018年末,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家;“两化”融合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企业设计中心1个、市企业设计中心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打造省工业精品1个、省新产品2个;省标准化示范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版挂牌4个、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技术标准取得突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得2项;10家企业申报国家行业标准,共立项22项,已获准发布实施1项。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较小。我县民营企业数量多,但大多都规模小、体量小,与省内广德市、郎溪县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更远远无法与海门市、海安市、如皋市等省外发达地区相比。广德市民营经济在全省考核中,从2016年的第19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4名,截止2018年底,全市规上企业345家,实现规上产值530亿元,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29家,其中广信集团税收突破亿元。郎溪县民营经济在2018年全省考核中位居二类县第4名,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49家,税收超千万企业28家,净税收超500万元企业48家。

(二)产业发展还需长远规划。我县目前形成建材、采掘、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造船等六大主导产业,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基础薄弱的县域经济来说,主导产业不宜太多,要突出重点,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既谋当前,更谋长远。比如:海门市主导产业就是装备制造业、家纺业和建筑业,对内引导和对外招商都是围绕主导产业不断深化产业链,形成了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政务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少数干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认识还不够,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太强,创业、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平台仍不健全完善。引进项目承诺即开工仍没有真正落实。部分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缺乏具体配套举措、操作程序繁琐、兑付周期较长等问题,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政策预期与实施成效存在差距。广德市除了区位优势以外,不折不扣落实惠企政策也是经济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2018年,广德市争取上级奖补资金5016万元,市级财政扶持资金32283万元;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减免税费3亿元以上;设立续贷过桥资金,累积为291家企业发放续贷过桥资金12.25亿元。

(四)招商引资质量不高。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但不能贪一时之功、解一时之困,盲目堆砌数字,从“饥不择食”走向“择优筛选”。只更精准的招商方向、更务实的招商举措、更专业的招商队伍,才能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效果和质量。比如:广德市不断改革招商体制,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将“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结合自身产业规划,成立六个产业招商组,积极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落户广德。

(五)企业融资问题依然严峻。由于当前受到外部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增加,银行出于风险把控及盈利能力的考虑,贷款多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存在惜贷的情形。

(六)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机制。家族式管理带来的企业决策失误、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较低、员工上升渠道狭窄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普遍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

(七)土地要素制约发展空间。我县工业用地指标少,现有的工业园区企业入驻已基本饱和,很多项目因土地因素制约,开发进度严重滞后,致使企业难以扩大生产,优质企业难以引进落地。

(八)经济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与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举全市之力、全县之力抓经济、抓工业、抓项目的局面相比,我县明显火候不足、温度不高、氛围不浓,没有真正树立“经济第一”的发展理念。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使命感。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枞阳发展大局。全县上下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做好“娘家人”、当好“店小二”。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着力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迈开追赶超越步伐,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进一步做好长远规划,明确民营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要依据我县资源、环境以及所处的历史阶段、空间位置,综合研判发展形势和竞争优势,着手制定我县民营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本土企业转型、对外招商、承接项目转移和制定各类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经济工作中的许多任务与项目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在一任之内完成,因此全县上下既要有干大事干成事的热情和闯劲,又要有“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耐心和恒心,既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筑牢基础、稳扎稳打,又能抢抓历史机遇,重点突破、锐意进取。比如:南通市许多发展战略, 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几届政府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许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如苏通长江大桥、崇启大桥立项建设等,几届政府接力赛终于建成,彻底打破了南通与苏南和上海的交通瓶颈,改写了“南通难通,向南不通”的历史。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制约。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海安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精心建立了每个部门对口联系服务一家重点培育企业、每月一次项目巡查、每月一次产业集群培育例会、每季度一次机关干部服务企业点评会、每年一次经贸洽谈会等机制,极大提高了干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自然硕果累累,从过去传统农业县成功转型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第28位的工业强市。我县要学习借鉴海安市做法,建立县领导、机关干部与企业对口联系机制,激发干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对接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发展难题。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多从发展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持续抓好《中共枞阳县委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大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土地成本和社保费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千方百计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四)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没有捷径可走,任何好的项目都是“盯粘拼抢”磨出来的。要营造“大招商、招好商”的氛围,不仅要招大项目,更要招好项目。要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结合起来,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发展实际、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企业”,拉长、加粗、补齐产业链短板。同时,对优质的招商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提供“全程式服务”,真正让投资方感受到我县大抓招商的温度和力度。

(五)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多举措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加大老赖曝光力度,建立数据平台,将企业税收、水电、产值等数据汇总,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信息。对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的民营企业,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依法治企,照章纳税,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靠科学规范的管理赢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支持。要督促金融部门认真落实金融助企政策,把银行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挂钩,加大尽职免责落实力度,使银行更加愿意为民企放贷。加强“银商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民企贷款比例,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开发专利抵押、品牌抵押等新的金融产品,稳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无还本续贷服务,减轻企业还款压力。

(六)进一步集聚培育人才,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要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对留下的人才要制定特别扶持办法,提供住房保障、人才子女入学等便利条件,尽量减少人才流失。要积极宣传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以榜样力量、名人效应,激励更多企业家不断进取、自我加压、提升素质能力,共同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崛起。要组织开展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推广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引导民营企业转变旧的发展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导他们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实现两个文明双丰收;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品牌计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打造名品名牌名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引导他们建立创新发展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以创新的举措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进一步致力培大扶强,盘活存量实现土地要素提质增效。要做实亩均产出,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开展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梳理出更具行业发展潜力的企业,突出扶优培强,实施精准服务。在政策资金、要素服务、荣誉事项等方面向互联网、高科技等占用土地资源较少的产业倾斜,并通过加大差别化政策力度,有效倒逼低效企业淘汰、低效用地置换。

(八)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保护敢于担当和作为的干部。在调研中发现,民营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在紧抓机遇大力发展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使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尽责。比如南通市,就敢于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念, 破除行政区划的藩篱, 接轨上海、服务上海, 建设上海“北大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需要干部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因此,要给干部“松绑”,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给那些愿意干事的干部腾出空间、搭建平台。要实行容错机制,为敢担责、能干事的干部公开正名、撑腰打气,对在经济发展改革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且勤勉尽责不谋私利的,不做负面评价,免除有关责任,树立“敢干”、“实干”、“会干”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