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通报如下。2015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正式拉开了全面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序幕。2016年,我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我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途径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最佳载体来抓。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四个枞阳”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紧扣“大美枞阳、全域旅游”这根主线,精准谋划,创新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凝聚创建共识,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2016年以来,我县旅游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大会的安排部署和省、市《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大旅游格局,全面带动旅游产业和全县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明晰“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哪些标准、需要转变哪些观念”等问题,凝聚全县创建共识。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形成部门、乡镇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枞阳县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加快经济转型的动能产业、推动富民增收的民生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展示枞阳形象的品牌产业。
(二)立足高位推动,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是明确创建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全力打造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安徽省旅游强县。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35.3亿元,年接待游客量达5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旅游业税收占地方税收达到10%以上,本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确保到2020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积极聘请相关专家和有关专业机构来我县调研考察,加快编制《枞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引领创建工作方向。探索推动多规合一,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配置各类产业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统筹智慧城市、产业扶贫、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全县各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强化大旅游意识,将全域旅游规划理念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景区的视野规划建设乡镇,以景点的标准规划建设乡村,全力打造全县大景区格局。点上,抓好浮山旅游集聚中心、老洲和枞阳旅游服务极建设。线上,打通点与点之间连接线,建设北部生态山水休闲游憩带、历史名人文化体验旅游带、沿江滨水观光休闲旅游带。面上,以全县旅游产业规划为指引,依托高品质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将各旅游景区(点)由点连线,由线成面,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在成立高规格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枞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综合职能,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工作合力。精准对标对表,编制和出台了《枞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确定了7大类、35项工作任务,制定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表和实施步骤,排出“路线图”、“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建标准。
(三)坚持共建共享,打造全域旅游新环境
一是着力解决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按照“外通、内畅、景连”的原则,结合省道改建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实施交通干线与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最后一公里”提升工程,优化城镇与景区、景区与景区的道路互联互通。紧跟高速公路、铁路、通用机场规划布局,推进G347、S425、S228、S237等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快速交通网。结合县域道路交通、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绿道+驿站+农家乐”的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生态交通绿道。
二是优化软件服务配套。提升A级景区游客中心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县城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浮山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重要节点旅游交通指引标识。高标准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探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乡村等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扩大旅游推介影响力。
三是强化政策支撑。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县级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旅游项目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宣传营销、人才培训、品牌创建、旅游商品开发等公共配套建设。强化项目策划,动态编制旅游项目库,实施精准招商。目前,已包装和策划旅游招商项目59个,总投资约284.4亿元。2017年主推亿元以上PPP旅游项目10个,总投资约102.6亿元。
四是加强宣传营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氛围,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旅游节庆活动。突出重点地区、针对重点人群,按照“月月有节庆”思路,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谋划和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如举办了“大美枞阳全域旅游启动仪式暨枞阳健步走活动”、“喜迎十九大之‘快乐枞阳’2017年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第四届枞阳旅游文化节活动、“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文艺演出活动和“浮山旅游文化节”活动等。此外,积极组织县内重点旅游企业参与铜陵市乡村旅游“不得不”系列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旅游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打响“大美枞阳 全域旅游”旅游品牌。
此外,还利用媒体、微博、微信、大型宣传图片、宣传资料及旅游手册进行立体宣传。通过开通“枞阳旅游”微信公众号,设立户外宣传广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立足现有5家A级景区,实施核心景区提升工程。以浮山景区为龙头,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启动《浮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工作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周潭大山、汉武文化生态园、陈瑶湖镇缘酒文化园等景区培育提升,推动浮山徽业旅游小镇、会宫晓春生态园、钱铺乡村旅游、周潭东乡武术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五湖四山”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配合市文旅委共同推进“方氏名人故里”项目建设。加强桐城派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扩大“方苞文学奖朱光潜艺术奖”活动影响力。
(二)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串联重点生态景区、红色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策划红色经典游、美丽乡村游、名人故里游、研学科普游、生态养生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当前,按照“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理念,重点推出“枞阳一日游”线路5条、“枞阳二日游”线路2条。加强宣传营销力度,促进区域板块协作联动。
(三)构建一批旅游新业态。培育特色风情小镇,有序推进浮山生态旅游名镇、麒麟花卉苗木小镇、项铺雨具小镇、横埠秸秆产业小镇、陈瑶湖糯米小镇、钱桥生态文化小镇、钱铺生态小镇、周潭武术小镇、凤凰岛健康小镇、义津纺织服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旅游元素,自2016年成功创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1家、乡村旅游示范村2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美丽枞阳•幸福农家”示范户13家后,2017年又向上申报优秀旅游乡镇2家、乡村旅游示范村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实施旅游必购商品培育工程,积极筹划“枞阳十大美景 十大美食”竞赛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挖掘枞阳大萝卜、枞阳媒鸭、枞阳黑猪肉、白云生腐、杨湾挂面、汤沟豆干、白荡湖大闸蟹、老洲山药等地方特色风味美食。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确保培育特色餐饮品牌100个以上,建成旅游商品购物、风味美食小吃、休闲文化娱乐等特色街区3个以上,争创国家、省旅游必购商品5个以上。
(五)培育一批旅游领军企业。积极支持枞阳国际大酒店、四星级农家乐、旅行社等县域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到2020年底,全县星级酒店达到2家以上,星级农家乐不低于40家,全县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示范村床位数在1万张以上。